|
高职学校的产教深度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教育部2022年8月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2—2022年)》显示,“十三五”期间,中国职业教育经费累计投入2.4万亿元,年均增长7.8%;近10年来,职业教育累计为各行各业培养输送61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七成以上来自职业学校毕业生。 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是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2019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12月,两部委公布了**轮建设单位名单,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被确定为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A档)。 今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中期绩效评价结果的通知》,对197家建设单位的中期绩效评价结果予以公布。其中,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评价等级为“优”。日前,记者走进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探寻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 理论与实践结合 “课程安排的基本原则是:实践教学优先” 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离不开学校课程改革的实践导向。《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推进学分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课程安排的基本原则是:实践教学优先”。 目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1632门课程中,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一半以上。 教学与产业相融 “产业学院,相当于一个‘现代化微型工厂’,既是育人平台,也是生产平台” 如今,更多校企合作正在这里从“相加”走向“相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已与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了6个产业学院,现有16名企业员工驻校开展教学工作。《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2—2022年)》显示,截至2021年,全国组建约1500个职教集团,吸引3万多家企业参与,覆盖近70%的职业学校;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49万个,年均增长8.6%。 培养与就业衔接 “通过订单式培养,学生不出校园,即可提前学习了解企业运作模式和相关专业技术”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2—2022年)》指出,“职业教育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紧跟产业发展步伐,人才培养对岗位要求的适应性不断增强,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高位,中职、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超过95%和90%,专业对口就业率稳定在70%以上。”
|